第15章 暴乱之四
“他们说城中无粮,早晚是死,不如现在开仓放粮,还能多活一会儿。臣说城中储量充足,足可放心,但他们不信,说要臣打开内门,放他们进来看看。”
“那怎么可能?”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苑行真听了此言,突然说道。
“这位控鹤营的将军说的极是,”齐襄点了点头,“此时凭着大门和围墙,还可守御,臣若是真开门放人,他们冲进了大仓,抢开了粮食,臣就这么不到一千人,只怕根本制不住他们,他们可有好几万人。”
“这些人里面,其实大多都是普通百姓,”齐云萝说道,“只不过被一部分奸人蛊惑,因此闹得满城风雨,现如今只要让百姓们相信,仓中粮食十分充足,足够全城人吃上两三个月。人心一定,重围自然土崩瓦解。”
“公主见事极明,臣佩服不已,然而此事有两个不易。”齐襄说道。
“哪两个?”
“第一,如何让他们相信粮食充足?难不成真让他们进来参观这些存粮?万一里面有小人趁乱放一把火,只怕又是一个火烧常平仓。第二,臣觉得,此次百姓暴动,其中大有蹊跷。”
“嗯?有什么问题?”齐云萝心中一惊,她早已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,但说不出是哪里,齐襄一提,她连忙问道。
“公主记不记得城北王姑娘的故事?”
此言一出,齐云萝和苑行真一齐屏住了呼吸,这城北王姑娘是一个在滇国本地流传的小故事,说的是永昌城北有个王丞相的千金爱上了自己身边的侍卫,两人私定终身,结果被丞相发现,将侍卫调到了南城的城墙上,两个人见不着面,只能通过中间人传话,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。这故事虽说是虚构,但说的事和齐云萝与苑行真异曲同工,两人听齐襄一提,不约而同地脸都是一红。
“公主?”齐襄见自己说完话,齐云萝丝毫没有反应,不由得疑道:“公主怎么了?”
“没、没事,你接着说吧,”齐云萝反应过来,连忙说道,“你说这故事干嘛?”
“咱们永昌人生性安静,不喜嚼舌根,这故事虽是编的,但也说明了咱们永昌人不爱说闲话,传谣言。可昨天救完火,田将军与臣清点现场之后,不过短短的半个时辰,远在南城的守军便得了消息。这事传的这么快,难道说,莫不是……”齐襄犹犹豫豫地说道,“莫不是有内奸?”
“内奸?”齐云萝一惊。
“前些日子,有暴民围攻王宫,当时说的是,大王刚登基时处死的那批人的家属作乱。但臣想了想,那些人不过是些罪臣的家眷,尽是些老弱妇孺,又没什么根基,怎么可能动员起这么多人?这次这件事,仔细思来,又像是蓄谋已久。昨日蛮兵入城的人并不多,竟然能点起那么大一片大火,将百万余石粮食烧了个干净,然后又将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城。今日早晨又有这么多人带头四处煽动百姓,围困王宫、军营、粮仓。紧接着蛮人又停止了攻城,竟然派了使者前来议和,百姓们便顺势请愿让大王接受和议。这一环扣一环,一环连一环……公主不觉得也太巧了么?”
“没错!”齐云萝猛地站起身来,来回走了两步,略有些急促地说道:“建昌公所言极是!兰溪也觉得,这一次一连串的事情来得也太紧密了些,大王平日里深得民心,按道理,围城不过数天,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不满的百姓,可一次又一次的有暴民作乱,也太奇怪了些。那依建昌公的意思,内奸会是谁呢?”
“臣不过一个辎重营的军官,内奸是谁,臣也猜不出来。臣说这些的意思是,若是真有内奸,公主即便想办法让百姓们信了储粮充足,恐怕那些内奸派来的乱民也会想办法捣乱。”
“那也没办法了,”齐云萝说道,“兰溪现在有一个主意,暂且能缓一时之急。现如今群情汹汹,外有蛮兵围城,危在旦夕,即便有内奸,也得一试了。”
“公主所说的是什么主意?”齐襄问道。
“兰溪来的时候,大王曾经说过,若是情势危急,可以开仓放粮……”
“啊?”齐襄闻言一惊,连连摆手,急道:“此事万万不可,开仓放粮,放得少了,根本起不了作用,若是放得多了,就算平息了人心,可事后怎么办?”
“谁说要放粮来着?”齐云萝笑道,然后挥了挥手,让齐襄凑了过来,她悄声附耳说了几句话。
此时仓外正是艳阳高照,炽烈的阳光洒在地上,人人都是满头大汗。围困转运仓的人群开始越来越按捺不住,他们虽然慑于辎重营将士手中沉重的铁骨朵,不敢妄自冲撞防御阵势,但也渐渐地开始用言语谩骂了起来。
正在他们骂得辎重营将士们一肚子怒火的时候,突然吱呀一声,沉重的仓门缓缓地打开了。人们闻声,急忙伸长了脖子望去,只见众将士的身后,一个身着青玉流光裙的少女在人群的簇拥下款款而出,正是兰溪公主齐云萝。几个小卒抬着一堆方桌,跑到她前方,转瞬之间,搭起了一座方台。齐云萝走到台上,将身后的节杖举到了高处。金色的节杖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,一道道金光如同利箭一般射向四方,原本群情激奋的人们见了这节杖,都是一愣,喧闹的人群瞬时安静了下来。
“圣天皇帝钦赐滇国大王金杖在此,尔等不得喧闹,听吾号令!”齐云萝高声喝道。